本報訊(記者李晚成 通訊員龔霞)3月21日,省民政學校養老護理專業90名學子來到博愛老年公寓,在我省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章金媛的指導下,現場學習專業的養老護理知識,民政學校同時在老年公寓揭牌成立養老護理職業教育實習基地。這批學子,盡管還是一年級學生,卻早被市場提前預訂一空。而他們的師兄師姐——今年7月即將畢業的全國首批35名養老護理專業學生,均已在北京、廣州、杭州等大城市找到工作,成為市場上響當當的“金牌”養老護理員。
現在北京一知名國際養老公寓工作的袁書平是其中的佼佼者。2009年9月,袁書平來到這家養老公寓進行畢業實習。她接到的首個任務是照顧一位癱瘓在床的老干部。袁書平很快發現,以前照顧這位老人的“大媽級”護理員,盡管工作積極,但太缺乏專業知識了。她很快為老人設計了一套個性化護理方案,奇跡出現了,3個月后,這名老干部居然能下床簡單活動,老人樂得直夸“金牌”養老護理員就是不簡單。因表現優異,北京這家養老公寓高薪聘請了袁書平,并給省民政學校來函要求一次性預訂100名專業護理員。在杭州、廣州等地畢業實習的其余34名養老護理員,同樣干得有聲有色,有的在實習期間就晉級為護理部主任助理、專業指導老師。
“對專業養老護理員市場火爆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。”章金媛說。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,市場太需要專業養老護理員了。目前養老護理員多為缺少文化知識的中年婦女,稍好一點的也只是接受過短期培訓,而從衛校等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又不愿意專職從事養老護理工作?吹绞袌鲂枨,在章金媛的大力倡議下,省民政學校2007年率先開辦全國首個養老護理專業,并命名為“章金媛班”,章金媛親自制定教材,傳授專業護理知識。
19歲的男學生劉堅覺得,從事養老護理專業,其實是件挺專業挺高尚的事,里面有很深的學問,并不僅僅是簡單伺候人的活。養老護理專業要學習心理、藥學、救護等諸多專業知識。即使是老人的飲食、如廁、清潔、鋪床等小事,也不簡單。如鋪床,學生學習的就是章金媛潛心十幾年研究出的“內折疊拆鋪床法”。
省民政學校負責人認為,目前社會上對養老護理員還存在觀念上的偏見,盡管就業不愁,薪水不低,但愿意學習的學生并不多,民政學校首批招了45名養老專業學生,但最后只有35人堅持下來。“社會必須轉變觀念,政府部門也應出臺更多利好政策,扶持養老護理專業發展,讓市場上有更多‘金牌’養老護理員。”
錦上添花
社會應樹立“精致養老”理念
中國傳統倫理講“尊老愛幼”,但幾千年來,“愛幼”風盛行,“尊老”卻差強人意。在老齡化社會,表現最為直接的就是粗放式養老的大行其道。
我們提倡“精致養老”,首先就得從個人的思想根源上開始尋求改變。普通人如筆者,意識中的養老,也就是在“;丶铱纯”歌聲的激勵下,一年回一兩次爹媽家看一看,丟下一些錢,算是盡了養老的責任。對老人的興趣愛好、喜怒哀樂、健康狀況,則一概不知。更有甚者,將父母往養老院、養老公寓一丟,交上幾個錢,就對老人再不理不睬了。這些做法,如果不從思想根源上改變,斷難杜絕。
我們提倡“精致養老”,當然得尋求養老技術的進步與完善。為了哺育下一代,年輕的父母會看書、參加培訓,增長育兒、教子的技能,但他們中鮮有為贍養老人而看書、參加培訓的。國家、社會為了培養接班人,設立了很多師范院校、開辦了許多嬰幼專業。反觀養老,我們發現,不但專業學校少,專業開辦晚,而且愿意學習養老技術的養老護理員更少。沒有專業養老護理技能,我們面對老人時,自然會顯得不知所措。
“精致養老”,必須從你、我、他開始做起,必須大家齊努力,樹理念,學技能,出書辦學,形成社會“以贍養老人為榮”、“以會護理老人為榮”的蔚然風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