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插花鎮,人們似乎總會猜想這個地方是不是到處種滿鮮花,鎮上的人們以插花藝術為業。潁州晚報記者在尋訪時,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,阜陽潁東區插花鎮命名與插花藝術無關,卻與一個頭插鮮花的女子息息相關。

插花女——鎮名緣起
“插花鎮以前叫呂家鋪子,后來因為一個頭插鮮花的女子改名為插花鎮。”在潁東區插花鎮政府負責編纂鎮志工作的王清文告訴潁州晚報記者,而后他津津有味地講起那段故事。
相傳,東漢創建者劉秀被王莽打敗后,逃到這兒人困馬乏,口渴難忍時,正好看到一個頭插鮮花的姑娘在井邊打水,于是向姑娘討水喝并請求避難,這位善良的姑娘就讓劉秀進屋藏起來。
“誰知這個過程被姑娘的嫂子看到,嫂子就與鄰居們背后議論,說她未出嫁就與陌生男子來往,敗壞風氣。”王清文說,“最后,這位姑娘不堪忍受,就投井自盡了。”講到這里,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:“劉秀當了皇帝后,想感謝這位姑娘,就派人來尋找,聽說姑娘因為自己而投井,于是下詔在此地為姑娘建座廟,并在廟里塑了個頭插金花的村姑像,從那以后,這個地方就叫插花廟,建鎮后改為插花鎮。
提起這座廟,插花鎮綜合文化站副站長董中元告訴潁州晚報記者說:“原來的插花廟早沒了,現在這座廟是新蓋的。”
而后,董中元帶潁州晚報記者來到插花廟,一位老人說:“老插花廟是1958年前后拆的。”這位老人名叫李明芬,今年82歲,她說:“廟是沒了,但人們還常來這附近燒紙錢,拜插花娘娘。”